人类,并不孤独。
听到这句话时。
直播间的观众在这一瞬间,几乎像是全被石化了一般。
外星生命。
这,居然已经是真的了!
林越,此时此刻,正抚摸着那几乎已经不剩下什么太多痕迹的,金属的建筑物外层,看向镜头,眼神严肃。
“各位,我想你们都已经很清楚,我们人类如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太空时代。而自从拥有航天技术,走向了航空世纪之后。人类就对这亘古以来的浪漫构想,有了更为难以形容的热忱。”
“对生命的探究,人类,自从有文明开始就一直对此产生疑惑,并且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辣文明就已经有过记载,古人对天文的探索从没停止,虽说从现代史来看,人类的航天史,其实也不过区区只有百年的时间而已。甚至我觉得,这在宇宙历史的刻度尺上显得微不足道。”
他说到这里,又向更前方的一个形状依稀为半圆球形态的物体面前。
“但,恰恰就是这百年时间,我们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探测宇宙文明的发展了。在长时间的巨大的投入之后,我们人类拥有了更多的发现,也对宇宙深空有了更多的认知。在得到了大量的探测数据之后,又进一步地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比如说蓝星会不会只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而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不是拥有生命的单一形式?”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所谓的外星文明,到底又距离我们多远?它们存在的方式,是否能够在现代就被人类所发现?”
“如果说,蓝星是宇宙中特殊的存在的话,我们人类是会随着宇宙的膨胀,终会有一天,这特殊的地位将慢慢消失,还是会一直如此?这,谁也不能肯定,也不能绝对认定答案。”
林越继续向前而行,走入一幢看起来完全不知道是什么功能的建筑物中。
他让镜头扫视着这里,让观众们也一同仔细的观察着这陌生的一切。
尽管,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如同垃圾一般的灰尘和碎裂的物体,已经没有办法再看出到底是什么了。
“所以,像蓝星这样的,拥有着生命,甚至说,是智慧生物的行星,在宇宙中,它存在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
“随着人类对于天文的探索进一步加强,我们慢慢地发现了一个真理。蓝星在太阳系中显得微不足道,可太阳系又在银河系中显得过分渺小。而且这一切还是无穷无尽的,因为银河系的上面还有本星系团,紧接着上面又有室女座星系团。以此类推,我们似乎探测不到最大的天文等级。”
“而且,宇宙中的恒星数量又超过人类想象,而人类所发射出的探测器至今都还没有走出过太阳系,就更别说进入星际空间了。但人类在长期的太空探测过程中,我们已经登陆了月球,也登上了火星,甚至我本人,都在火星上建立了四座火星城市。也因为如此,我们对于每颗行星的探索都有了更多的自信,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人类能够更早地进入外太阳系星际空间。”
“只不过这一段路程,留给我们的工作量还很大。而目前摆在人类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在其他的星球上是否还存在着像地球生命一样的奇迹?”
林越从这空间中走出,又前往更深处,一路上,观众们也看到了大量的好像是那巨型千足虫的排泄物,还有不少爬行过的痕迹。
“1960年,来自立间的科学家法兰克·德雷克博士,针对这一假设,就提出了著名的德雷克公式。简而言之,他认为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是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与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以及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高质生物的概率以及高质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的占比相乘的结果。”
“如此一看,德雷克公式似乎有些道理。它将所有除地球之外其他形式上还能孕育文明或生命的可能,全都涵盖了进去。但是这个公式所涉及的因素又过于庞大,因此它还带有了大量的估算价值。比如说,我们如果仅仅是通过如今的科技水平还是没办法探测到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到底是多少。”
“科学家目前仅是通过估算的方式预测,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概是在三四千亿颗左右。而具体是多少颗,科学家们也只能摇摇头,没办法给出一个客观且具体的数值。因此很多问题目前人类只能进行估算。不过可惜,数学公式又只能通过各种数值进行相乘,才能够得出一个具体的范围区